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环江夜听: 振华的故事 (文/张久善 诵/苏海燕)|第 287 期

振华的故事
作者 |张久善 · 诵者 | 苏海燕
我这几天在兰州小住,前天专门去了一趟师大,想看看我们当年坐过的教室走过的路,吃了几年饭的食堂和住过的204宿舍,还有教室门前的那棵老核桃树。那里是我和我的同学刘振华生活了四年的地方,而振华逝世已经三年了。
振华是定西人,家就在华家岭山脚下,这里是苦甲天下的地方。在振华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靠着讨饭把他拉扯大的。振华曾给我讲过,他十二岁之前没有吃过一次肉,记得的,都是晒干的烂馍馍和母亲讨来的那一点儿面。
振华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年他们县上考上大学的仅有的十六名学生之一。在大学四年,他一直睡在我的上铺。
当年我们的经济条件都不好,考上大学就是改变我们生活的开始。每月就有了生活保障,吃饭不成问题,要买点书或者其他生活用品,还得家里补贴。
振华家里只有老母亲,因为多年的乞讨生活,落下了一身子的病。有一只手还残疾了,是在乞讨的路上被狗咬伤的。这样,振华就几乎只靠学校发的那点生活费了,他常常是开水就馒头,也从不上街的。
好多次我都看见振华一个人在宿舍里默默地流眼泪。振华说,他母亲在华家岭上做点小生意,而这个生意就是抱只鸡在路边等着,有路过的司机换点汽油,再把汽油卖出去。多少凑点钱给振华捎来,振华哭,是岳拴花写来了信,说母亲又抱病去了华家岭。
振华在高中时,就和同村的一个叫岳拴花的姑娘定了亲。他们有个约定,要振华安心上学,家里的事拴花照料。据振华讲,岳拴花有时会到他家住一段时间,这样就减少了振华的好多顾虑。
我们82年大学毕业时,都各自回了家乡,但振华坚决要求到安西去,就是因为那里的工资稍稍高了点。
工作一年后,他就把母亲接了过去。刚去时,母亲还有点不适应,在家里忙惯了,一直闲不住,振华打电话说,母亲常常会捡些垃圾回来,他都劝过好几次了,母亲就是不听。其实母亲还是想捡点能卖钱的补贴家用嘛!
84年春节前,振华结婚了。结婚很简单,也就是岳拴花到了安西。婚后,振华总算过上了一段幸福的生活。这之后的几年里,振华的电话明显少多了。
90年年底,振华母亲去世了,就安葬在了安西,这也是老人最不愿意的安排,但振华说他只能这么做了,他没有办法让母亲魂归故土,这也是振华的遗憾。
岳拴花到了安西,振华单位还安排做了临时工。他们育有两个儿子,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振华又调到了金昌,为的是儿子能有个好一点的学校,据说,他是费了好大的周折,还找了同学帮了忙。
95年初,拴花查出患有糖尿病,而且已经很严重了。他们还是太大意了,身体不舒服,都是自己随便买点药,从不去医院,直到实在扛不住了,才去做了检查。这一年,振华也查出来肝子不太好。一下子两个人同时吃药,两个儿子也正在读中学,经济上就十分紧张,药也就吃吃停停。后来,拴花因糖尿病并发症,于1997年农历12月28日,含着泪咽了气。振华给我打电话说,出殡的那天,他们父子三人哭得死去活来,尤其是二儿子,哭得都晕了过去。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挺伤心的,我的这位同学,命苦的。
自从拴花去世后,振华的病情也一天天加重了。大儿子零一年考到中南财经大学,小儿子零八年考到三峡大学,都是最需要钱的时候,振华打电话要我给他想想办法,借点钱他打发儿子上学去,我随即打了点过去。这点钱振华以后给我还了,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度过这段日子的!
2011年7月,振华孱弱的声调打来电话,要我给他打点钱,他想住院治疗呢,说他实在感觉腹胀难受,我随即打了3000元。一周后,振华说感觉好多了,还和我在电话里聊了许多事情。最令他伤心的事是,在小儿子上学后,他整理儿子的书籍时,发现了小儿子的日记本,上面记述了对他的怨言,几乎满篇全是对他的控诉,怨他没有给他妈妈好好看病,怨他生活环境不好,怨他去了安西,等等等等,怨了他许多许多。我听了也很伤心,孩子们那里知道他爸爸那坎坷的经历和伤心的往事啊!我只好安慰安慰振华,其实父亲就是这样,责任我们承担,困难我们克服,怨气我们接受,不理解我们也能理解,父亲就是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他们以后会明白的。
2012年4月,振华到兰州治疗,是大儿子陪护的。住院期间,振华打电话说,如果我出差到兰州,他想见见我,还说不要专门来看他,他知道我很忙。是他提醒了我,我准备“五·一”过了专门去看看他。我也很想念他的。自从毕业以后我们只见过两次面,每次见面都唏嘘不已,人生易老,岁月无情啊,电话里是听不出面容的变化的。
2012年4月30日,在我回家的途中,振华的电话号码发来信息,口气是振华儿子的:各位亲朋好友,兹定于五月一日下午三点,在金昌市人民医院殡仪馆为我父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落款是振华的两个儿子。这条信息,彻底击跨了我,我止不住眼泪尽情地流着,心里憋得慌,我太遗憾了,没有专程去看看他,是我一生的遗憾,我对不住振华的!
后事处理完了之后,振华的大儿子打来电话,告诉我他们弟兄俩的情况,两人大学毕业后,自己做点事,也没有参加就业考试,最近又有了新的打算,还说要给我还钱的事,这个我谢绝了,权当我这个当叔叔的一点心意吧。
今年的4月30日,振华逝世已三年了,如果他还活着,也59岁了。每每想起这些,我内心深处就有一种煎熬的痛苦,太淡心了,振华到死,也没有告诉儿子他是怎么活了56岁的,他经历的苦痛谁又理解呢?如果他早一点到医院看看,如果他经济条件好一点,如果岳拴花还在……,如果……,这都成了不可能的假设。
有时,我望着西面天空的云朵,好像有山有树的,振华他们就住在那里吧,静静地,静静地!
2015,7,29,于兰州
作者简介
张久善,男,汉族,中共党员,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环县一中教师,环县一中校长,庆阳二中党总支书记,庆阳三中校长。于2016年退休,喜爱文学、摄影,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
主播风采
苏海燕,女,汉族,1984年8月10日出生,甘肃庆阳市环县环城镇人。毕业于陇东学院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现任庆阳市东方红小学音乐教师。
用我们自己的声音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创作环县的夜听,推广环县的悦读。乡音最亲切,故情最难忘,听着这熟悉的声音我们是不是有很多的触动。在这片生长了几十年的土地上,我们一起呐喊吧!如果你喜欢悦读,如果你喜欢创作,欢迎你加入我们!如果你喜欢,就狠狠的转发吧!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联系电话:13739348656(微信同号)刘 棹
投 稿 邮 箱 : 179681861@qq.com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平台联系!
猜你喜欢
环江夜听:大哥 (文/吴天海 诵/安然)|第 137 期
环江夜听:游贵州看瀑布 (文/杜清湘 诵/陈红霞)|第 136 期
环江夜听:一封家书 (文/刘香平 诵/王丽娟)|第 27 期
环江夜听:女儿,我想对你说 (文/诵 任建霞)|第 47 期
环江夜听:懂你,渐老的父亲 (文/蒙春徐 诵/花开有声)|第 45 期
环江夜听:一封家书——致婆婆 (文/牛会萍 诵/田苗子)|第 26 期
环江夜听:再见了,亲爱的党校 (供稿/文化班师生 诵读/张玮)|第 44 期
环江夜听:画杨桃 (亲子共读:赵宇轩 家庭组合)|第 43 期
环江夜听:老泉子 (文/文璟 诵/王艺伟)|第 22 期
环江夜听:当我从环县经过 (文/路岗 诵/王艺伟)|第 132 期
环江夜听:第十九道弯 (文/路岗 诵/张晓英)|第 131 期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