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运营思维

【高举阁 散文吧】 范诚 @三月地菜

三月地菜
文/范诚
没有哪一种野菜比它更普通的了,普通得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名字——地菜。
没有鲜艳的颜色,没有华丽的外表。它静静地生长在田间地头,溪边隙地。个子瘦小,叶片单薄,发育迟缓,甚至呈一种阴暗的色彩。别的野菜都长得粗壮葱翠了,它还是那么纤细。连打猪草的孩子都嫌它太小,而不愿去采它。
它就那么弱弱地生长着,按照自己的方式,不与花儿争艳,不与同类比肩。春风吹来了,它迎风绽放着笑脸。秋雨绵绵中,它低头吸取着养分。没有人关注它,它孤芳自赏。有人来采摘它,它欢呼雀跃。

连它自己也没有想到,它会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都市里,人们生活好了,吃多了山珍海味,腻了,便想吃小菜。人工种植的小菜吃多了,没味,便要吃野菜。一般的野菜都吃了,不新鲜了,要吃那种很少吃过的。“塘里无鱼虾也贵”,于是,地菜搬上了餐桌。先是炒着吃,很美。后来搞凉拌,不错。再后来下火锅,韵味。居然大受欢迎!
它长成于冬季,不畏朔风怒号,不惧冰雪严寒,顽强地生长着。此时,百花凋零,万草枯萎。其他蔬菜大都躲进了大棚,甚至进了地窖。其他的野菜也畏寒畏冷,收起他们张扬的姿态,退场休息了。此时,正是它成熟的季节,叶子鲜嫩,像花开一般展开。味道鲜美,像山珍一样飘逸。顿时成了菜市场、餐桌上的抢手货。

很快,春天来了。随着其他蔬菜野菜的上市,它却开始退出江湖,渐渐老去。它明显地长高了,中心长出了枝干,开出了白色的小花。在春风的吹拂下,迎风摇曳着。虽然它发出淡淡的清香味道,仿佛在向人们暗示什么,但没有人去理会它。人们争相追捧那些粉红的桃花,鲜艳的油菜花去了,早把它撇在一边。
到了农历三月三,它又开始吃香了。
民谚有云,“三月三,地菜煮鸡蛋”。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民间有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说吃了地菜煮鸡蛋,一年当中,腰不疼,腿不疼,头不晕,病不发,身体健康,四季清爽。

这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楚地,古时候,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神农氏教老百姓耕种,路过这里。见乡民头疼难忍,痛苦不堪。他找来地菜,和鸡蛋一起煮,让人们吃下。奇怪,当人们吃了以后,头突然不痛了,身体强壮了。于是,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这就是地菜。它又名荠菜,别名野荠、护生草、鸡心菜。虽然它属于野菜,但营养丰富。中医认为,地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
三月的地菜,正是开花的季节。它采天地之灵气,储存整个冬季的能量,正是它药用价值最高的时候。因此,民间又有“三月三,地菜赛灵丹”、“春食地菜赛仙丹”等说法。

地菜煮鸡蛋可以祛风湿、清火,而且还可预防春瘟,即一些流行性疾病,如流行感冒、流脑等。在古代缺医少药的时候,地菜煮鸡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是现在,人们仍然流行着吃它,家家户户,锅灶上飘出一缕缕芳香。
旷野的地菜,经历了人间的冷遇与淡漠,总算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青睐。
——————————
范诚,湖南新宁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主任记者,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刊发于各种报刊,已出版散文集《崀山走笔》、《本色凤凰》、《阅读湘西》、《崀山乡土》、《走玩湘西》等。
通联:湖南长沙市开福区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
邮箱:9497045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