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互联网

【清风笺文学】散文: 像树一样活着/柯思恩

像树一样活着
——读《人树》后感
休假在家,阅读来自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人树》,感触颇多,像树一样成长,伸展开来的枝条,在繁多的树叶遮下一片荫凉。
人要像树一样活着。
小说以对树的描写开启全文。斯坦?帕克赶着一辆大车来到一片丛林里,大车擦着毛乎乎的树干,纵横交错的树干透露出真实的壮美。与树的近距离接触,斯坦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旅途。他用树木搭起了自己的房屋,结婚生子,默默地生活在丛林之中。
人要像树一样成长,厚积薄发。表面上看斯坦是个老实纯朴、沉默寡言的农民,但这只是他最表面的一层,他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经历水灾,救火,家庭中的不幸等环节,逐步发掘出来。斯坦一生当中遇到无数的挫折,自然灾害频发,洪灾和火灾破坏了他的家园;耳鬓厮磨的妻子对自己不忠,无法与她分享自己的感受;试图与儿子接触,却无法完成两人之间的交流,最终得到儿子死去的讯息等,仍就默默忍受,无怨无悔,对生活一如既往的热爱。
生命有趣的是,都是由一天一天所组成,痛过了,便坚强了,跨过了,便成长了;像树一样成长,像树一样坚韧。
要像树一样成长,从不畏惧。对未来的憧憬麻醉了他,他既感觉不到树枝的鞭笞,也感觉不到伤痕斑斑的痛苦。他不停地干着,太阳晒干了他伤口上的血迹。有时候,决心象魔鬼一样迷住了他的心窍,连肋骨似乎都在皮肤下面涌动。他的顽强毅力令大自然都为之动容。他充满自信,从来都没想过那些必须做到的事情也许会办不成。斯坦专注于生活的每一琐碎枝节,细致地观察自然的每一奥秘。
不难体会到,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害怕和畏惧的,虽然明白知道要面对的恐惧很多,前行的路上也会听到流言蜚语,难免会被他人的眼光所迷惑,但生命又是短暂的,有许多事情要去做,其实没有那么多时间花费在担心他人的眼光和未知的恐惧。要像树一样,笔直的迎接困难从不屈服。
树是人,人又是树,树一直陪着人长大,一年一年的抽芽落叶往复轮回,于是,有了阳光下灿烂生辉的叶子。尽管生活极其简陋艰难,为了要使生活充满意义,斯坦全身心投入与静寂、岩石和树木的抗争之中。
斯坦是丛林人的缩影,凝聚了普通丛林人朴素而伟大的品质。他充实的人生不仅表现在他与丛林、土地、自然的剪不断的亲密联系上,还蕴含在他对丛林的奉献和对生活的执著中,表现在经历过伤害后可以承接下来,担当起来。
小说最后一章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两腿细长、面色苍白的男孩走进丛林。宛若年轻时的帕克,刚刚来到蛮荒之地。与第一章对树的描写遥相呼应。
“男孩垂着头,从这树木中间走过,瘦小的身躯正变得茁壮,绿色的、思想的嫩枝在舒展。”书中多次提到的斯坦宅旁的蔷薇,从幼嫩的枝芽长成为粗壮的大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树就是人类的营养,生命的土壤,像一棵树一样地活着,意味着缓慢地感觉,长久地存在。
“常绿之树树代表长寿与永恒,而落叶树种则是再生的象征,这两种树木加在一起即表示男人女人之结合保证了人类生命的延续。”小说标题“人树”源自豪斯曼(1859~1936)的一首诗:“人树永远不会沉寂/当初是罗马人,今天是我自己。”暗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犹如长生不息的树木,永远不会枯萎。
当小说结尾斯坦走向死亡时,怀特写道:“归根结底,这里还是一片树木,仍然屹立在这幢房子后面的溪谷里。”纵然生命消逝,子孙后代也如生生不息的大树一般,继续开枝散叶
树,扎根于泥土,将自己与大地捆绑,向着天空,呼吸汲取,丰盛自己。1948年,作者怀特回到澳洲。同年,他的第三部小说《姨母的故事》出版。这是他的得意之作,他本想会得到评论界的赞许,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评论界对于他的这部小说反应冷淡,有些人甚至对这部书感到困惑不解
怀特一时心灰意冷,和他的好友曼诺力在悉尼郊区自己的农场上干农活,养牲畜,似乎从此搁笔,隐姓埋名,与文学绝缘了。事实上,怀特雄心未死,他对澳洲文学界的现状不满,立志要“在我有生之年,以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填补澳大利亚这块空白。”他抑制不住创作欲的冲动,也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抱负,于1955年,在他沉默七年之后推出了《人树》一书,197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树是执着,从不放弃向上,哪怕是狂风暴雨的日子里它也能艰难但顽强地与之搏斗;树,从不轻易改变自己,做自己知道自己的方向,清醒着却从不是现实世俗的。
人要像树一样活着,缘定来生不相负。
清风笺文学新增稿费福利(特别注明的除外)为了鼓励写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作品更有价值,清风笺文学特制定以下作品稿酬方式。获取稿费有三种方式一,推荐期刊稿费二、阅读量稿费三、赞赏稿赏动动手指,多转发下自己的作品就能轻松赚稿费。投稿网址:http://www.qinfj.com/注:凡投稿的作者必须得关注清风笺文学网微信公众号。作者QQ群:153802563 凡投稿者请添加总编微信:qfj339领取稿费。
扫码关注我们
好文不断
请收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