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seo优化

乍得共和国(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的乍得到底有着怎样的一段心酸历史历程?又是什么样的现状?)

乍得共和国

它是世界面积第三内陆国家,经济水平却曾是倒数第三,它就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内陆国家——乍得。
从地图上看,乍得位于非洲中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达到一百二十八点四万平方公里,略大于我国重庆和内蒙古面积之和,而人口数量只有一千六百万,比我国内蒙古的常住人口少得多。被利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喀麦隆、中非共和国、苏丹六个国家所环绕。在附近的国家中,马里、尼日尔、乍得、苏丹、中非共和国、刚果金等国家是世界上人类发展指数倒数的存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中乍得二零一八年人类发展指数全球倒数第三,而人均GDP二零一九年只有七百一十美元。
因为处在靠近赤道地区,而且是内陆国家,所以乍得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是戈壁和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的撒哈拉大沙漠就是位于该国北方。国家中部是比较干旱的萨赫勒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而该国南方降水量比较多,土地也相对肥沃,这就是苏丹草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难怪国家中约有一半的人口就分布了南方五分之一的区域。由于乍得的首都恩贾梅纳距离最近的海港也有一千六百公里,大部分国土都是寸草不生的荒漠,因此呢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
乍得的国家名字由非洲第四大湖乍得湖而得名,是一个内陆淡水湖,在乍得、尼日尔、喀麦隆、尼日利亚四国的交界处。乍得湖是一个季节湖,雨季和旱季的水域面积可以相差十倍。曾经乍得湖面积非常大,五千四百年前,乍得湖水深可以达到一百六十米,三十万到四十万平方公里之间,可以和尼罗河联系到一起。但是沧海桑田,地壳变迁,现在的最大水深只有十二米,平均水深只有一点五米,是非常浅的。周围土地非常肥沃,是著名的粮食以及农业、牧业、渔业的产区。
但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除了大旱灾等自然因素以外,人们大量的乱砍滥伐,大量的灌溉抽水,并且在注入乍得湖的上游河流修建了大量的水库、水电站等等人为的因素。导致乍得湖在短短的四十多年间,湖面萎缩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即使在雨季,湖面的面积呢也不超过两千平方公里,导致湖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干旱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的减少。湖区的两千万人口面临着饥荒的威胁,我们甚至可以说乍得湖正在死去。
其实乍得的条件没有大家想象中有这么差,南方降水量还是比较丰富,而且河流众多,有沙里河、古约贝河以及众多支流。国家可耕地面积达到了五千两百万公顷,但是已经开发的只有七百万公顷,主要集中在乍得湖平原以及南部地区。乍得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粮食作物有高粱、玉米和小米,而经济作物主要就是棉花,而畜牧业也比较发达,毕竟国家这么大。
乍得的资源并不是太丰富,而且绝大多数都没有开采,最主要的石油储量约有十亿到二十亿桶。现在石油已经成为乍得的经济支柱之一,但是整体来看,乍得仍然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牧业国家。国家经济支柱是农业、牧业、石油以及矿业。
其中棉花方面是非洲棉花四国之一,而工业主要是炼油、农牧产品加工、手工艺、水利、水电等等。而二零一零年全国发电量也只有九千八百万千瓦时,电价是非常昂贵,全国能够用上电的人也只有百分之二,而首都也只有百分之九。
在交通方面,国内主要依靠公路,而水运方面有沙里河和洛贡河。国内内河航运总长四千八百三十公里,而两千公里河段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可以通过喀麦隆以及尼日利亚的港口出海。
乍得为什么发展非常一般?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一些端倪。在一九二零年,乍得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但是法国并没有对乍得进行经济的发展,而作为低级劳动力和棉花的次要来源地。但是二战之后,乍得成为法国的海外领地,与法国本土是同样的存在。后来乍得不满足于现状,在非洲独立浪潮中,在一九六零年获得了独立。
这是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恩贾梅纳,位于沙里河与洛贡河交汇的地方,人口数量约有一百一十万人,历史非常悠久,是古代沙哈拉沙漠南缘商队贸易要站。乍得独立之后,由于实行独裁统治,管理非常低效,激化了种族矛盾,导致北方的阿拉伯穆斯林发动了内战。在内战中,一度利比亚支持北方,法国支持南方,持续了接近三十年,一直到现在,动乱内战也时有发生。
而国家东部临近苏丹的达尔富尔地区种族矛盾非常严重,再加上国内民众众多,政局不稳,因此独立之后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从二零零三年开始,乍得开始了石油的开采,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几年石油的油价是非常低的,因此对乍得而言也是一个打击。
整体来看,乍得现在是全方位的落后,官方语言是法语以及乍得阿拉伯语。有时候都不禁想,如果乍得没有选择独立,即使是法国的海外省,那么每年也会得到大量的补贴,经济不会这么差。国家百分之四十四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约三分之一的居民信奉基督教,百分之二十三的人信奉原始宗教,这就是非洲中部的乍得。
作为内陆国,乍得没有任何海岸线,想发展商贸之路困难重重。另一方面,乍得也不属于资源型国家,境内除漫天黄沙之外,既没有钻石和油气资源,也没有大型的矿产资源,非洲大陆的贫瘠特点在乍得共和国体现得淋漓尽致。
▲已经滴水不剩的乍得卡纳赛河谷
由于位于赤道附近,乍得的气候非常炎热,淡水资源更是极度匮乏,国内仅有洛贡河与沙里河这两条河流,此外就是天然湖泊——乍得湖。对于该国而言,乍得湖既是国名的由来,也是维持生命的“母亲湖”,全国上下1490万人口全靠乍得湖的哺育。不过这个非洲第四大湖却并非乍得一家独占,它位于尼日尔、喀麦隆、尼日利亚与乍得的四国交界处。然而更要命的是,根据有关机构的研究,按照乍得湖目前的衰退速度,可能在十年内就会彻底干涸消失,到时候乍得连保障基本民生恐怕都会举步维艰。为何堂堂一个国家竟然会被逼入这样的绝境呢?其实乍得湖的衰退是有三点原因的。
▲已经露出湖底的乍得湖
首先,非洲本来就气候炎热,再加上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乍得湖的自然蒸发量极大,水位自然就会逐渐下降,水域面积也会萎缩。第二,乍得湖并非一国所有,对于周边居民的过度取水,根本就无法禁止和杜绝,况且还有尼日利亚这样的非洲人口第一大国,生活及生产用水量巨大,在毫无节制的开采取水之后,乍得湖不衰退都不可能。第三,乍得湖上游基本没有什么河流支系,而且还有大量河水被沿岸居民取走,这就导致乍得湖很少有外部水源进行补充。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乍得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乍得地图
乍得湖的前身为乍得海,在700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广袤的内海,水域面积据估测可达33万平方公里。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乍得湖水域面积逐年缩减,本世纪初约为1.78万平方公里,仅为辉煌时期的二十分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口增多的双重压力之下,水域面积在近十年来再度锐减,衰退速度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在2007年统计时,乍得湖的面积仅为2500平方公里。
▲正在进食的乍得人
说起来,内湖消失这样的事例在很多国家都发生过,比如我国的罗布泊,曾经“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在建国初期依旧具有相当规模,如今却只剩下干涸的河床。不过好在我国还有众多水源可以补充替代,而被沙漠包围的乍得严重缺乏淡水,一旦乍得湖消失,这个国家恐怕就会因为失去生存保障而摇摇欲坠。在近年刊发的人类发展指数中,乍得排名全球倒数第三。如今,该国国民已经困苦不堪,既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饮水和食物也难以保障,乍得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或许谁也给不出答案。
差到了一个什么地步?
这个国家,全国只有2%的人能用上电,更夸张的就是昼夜的温度差甚至能超过20度,国土基本都不适宜人类生存。
乍得人口为1700万,是世界上最贫穷、饥饿最严重的国家,14%的人营养不良,24%的人面临粮食危机。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乍得5岁以下儿童中约有40%处于发育迟缓的危险中。
除去这些天灾,人祸更是造成这种民不聊生局面的根本,1900年,法国殖民者入侵乍得,1920年彻底统治了乍得全境,从此之后,乍得被视为法国低级劳动力和棉花的次要来源地。
1960年,乍得在法国殖民下独立,托姆巴巴耶任首任总统,但独立后的乍得人民不仅未能获得安定的生活环境,反而迎来了连续三十年不间断的军事政变和内战
1989年,时任总统侯赛因哈布雷在法国的支持下,击败了邻国利比亚,控制了乍得
随后便开始自己极其残暴的血腥统治。
在位八年,20多万人被捕,残杀了至少4万人,而那时的乍得全国才不过900万人口,也就是说,当时的乍得每30多人就有一人被捕入狱,不到200人就有一人被杀。
刚刚阵亡的乍得总统代比是哈布雷手下第一大将,战功赫赫,早年进入了首都的恩贾梅纳士官学校,后再法国成为职业飞行员,他加入了哈布雷的部队在抗击利比亚的作战中功勋卓著,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
1989年,两人矛盾激化,代比被指控蓄谋军事政变,为了活命,代比逃亡利比亚,后转到苏丹,成立了“救国阵线”。
1990年11月10日,代比在与哈布雷的决战中获胜,12月2日,在经过了三个月的临时政府执政之后,代比正式就任总统。
相较而言,代比倒是非常符合传统的黑非洲统治者的形象,比起滥杀无辜,极其残暴的哈布雷,他确实没有那么残暴了。
当然,也没好到哪里去!
这样的统治当然还是会激起反抗,2005年末,乍得东部爆发反政府动乱。
2006年10月,乍得在福布斯杂志的“最容易滥用人道主义救援款的国家”一文中,被评为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之首。世界银行拨给的,用于建设乍得至喀麦隆石油管道的款项被乍得政府以“应该用于帮助乍得广大贫穷的老百姓”为名扣留。实际上,这3000万美元左右的款项,被乍得政府用于为军队购买武器,以便给代比的统治提供军事保证。
但这一切于事无补,2008年,反政府军成功攻入首都恩贾梅纳,但这第一次攻占首都的成果在法国的干涉下还是还了回去,反政府军最终撤出恩贾梅纳。
长久以来,乍得在世界上一直都名不见经传,估计只有昔日的宗主国法国拿它当回事,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突然盯上了这个贫弱小国。因为乍得,产石油。
像美孚这样的美国大公司,仗着乍得缺乏资金和技术,名义上是跟乍得合作,利益分配上,身为主人的乍得却只能分得较少的利益,乍得自然很不爽,虽然不敢直接撕破脸,但时不时也会与这些大公司较量一番,争取更多的利益。
眼看乍得如此难缠,美国政府就开始动歪心思了。乍得是非洲打击恐怖主义的有生力量,跟美国也有不少合作,打仗自然是不行的,因为没借口。硬得不行,那来软的吧。
一直以来,美国所谓的推销民主和自由,背后都是利益在作祟,比如打伊拉克和阿富汗,有抢夺石油资源的动机,可打下来之后怎么榨取利益,就要说到美国手里的另一张牌了:NGO。
NGO的全称是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非政府组织。美国的NGO非常发达,获得了来自政府和财团的大量资金支持。由于NGO不盈利,各个国家对这些组织的管控都比较松,这就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你可别小看这些非政府组织,由于披着环保和人权等冠冕堂皇的外衣,它们发挥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稍微一发力就能把乍得搞得混乱不堪。
1999年,乍得完成了石油勘探,准备进入开发阶段。法国的公司是最早开始进行勘探的,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美国准备排挤法国的势力。于是美国通过乍得的非政府组织发起了排法运动,不仅焚烧法国的加油站,还冲击法国大使馆,迫使法国的埃尔夫公司退出了石油开发计划。
2005年,乍得希望增加石油收入分成,结果美国就策动非政府组织渲染乍得政府的腐败,比如指责乍得政府将大量的石油收入用于国防开支。这的确是事实,但乍得一直面临恐怖主义和反政府武装的威胁,所以军事开支还是很有必要的。可美国不管那一套,反正你就是腐败,你不顾人民的死活。
由于没有按照当初的协议,将大部分石油收入用在基础建设和民生上面,乍得的石油账户被世界银行冻结。想想看,这个逻辑也真是够可笑的。美国的石油公司一直在掠夺乍得的石油利益,他们才是乍得人民眼中真正的吸血鬼。
当年打下伊拉克之后,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就曾推动缔造了大中东计划,表面上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东国家的民主改革,背后不言而喻的目的自然是战略利益和石油资源。
乍得的过去告诉着我们,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

乍得共和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