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seo优化

焦氏易林注(读书笔记:《焦氏易林注》)

焦氏易林注

摄于成都四川博物馆——五代后蜀残“周易.中孚”石经
尚秉和对《焦氏易林》的注解,是把纯的卦象套进去进行解读,整出了反卦怎样,覆卦怎样,硬着去从卦象找出变化,然后弄出了一本《焦氏易林注》,又说到易象的失传。
我2015年时去看,没发现什么不对劲,再拿起了重新去读,慢慢去想就有问题了。因为这个《焦氏易林》作者焦延寿是生于西汉,首先要搞清楚就得要知道西汉的易学脉络,只有用东西汉时期的技法,可能才更接近地解读《焦氏易林》,如焦延寿上承孟喜易,下接京房易。但是呢,这个是断层的,会形成这些工具是碎片化。
尚秉和《焦氏易林注》,只是强调了一个易象而已,可以说这只是以其中一个工具,这样来注解肯定有偏颇。所以导致《焦氏易林注》,里面是千篇一律的内容,看多几个卦的解读,和后面的内容基本差不多,他却整出了这么厚的一本书来说明。
以及《焦氏易林》本身的问题:卦和诗句的关系究竟是怎样?是否每个卦都一定就对应那个诗句,还是以卦来借取序数而已?诗句是否可能独立出来挖掘点东西?这个诗句和易象的渊源有没其他的佐证….
我后来看了下,把诗句独立挖掘出来的,还是能归纳到一些东西,反而这样方法来研究《焦氏易林》,比尚秉和注解方式要有意义,就是当一个东西失传很难去看到全貌,就不要试图去挖掘全貌,只以局部去挖掘点细节,反而出到东西。
如提及相术的相关记录:“《乾》 之 《节》,龙角博颡,位至公卿。世禄久长,起动安宁”、“《乾》 之 《未济》,长面大鼻,来解己忧。遗吾福子,与我惠妻,惠吾嘉喜”。
对五行的描述:“《师》 之 《解》,三德五材,和合四时。阴阳顺序,国无咎灾”、“《恒》 之 《损》,五胜相贼,火得水息。精光消灭,绝不长续”。
在读一本书看过一遍后,先找一个比较可靠的入手点再去深入,而尚秉和入手点,我觉得是失误的。
尚秉和提及一句“无一字不根於象”,又多次提及汉代易象的失传,归纳出一堆的“逸象”。这些“象”是谁定的?把“象”的变化定论在某个人的观点来定论,这也是一种错误,因有点玩卦经验的人都知道,“象”是人心而定的,因此不能指认这是“象”的失传,应该说是对“象”的解析思路过程是遗失罢了。
我说的这些,也是现在我们读《周易》的误区,把自己既有已知的东西,最容易得到的一种模式,安放在一本这么广阔的书本里。

焦氏易林注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