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的平仄规则?
1、上仄下平
上联必须以仄声结尾,下联则收平声。这和律诗中中二联的规则一致。因为仄声收尾,就等于是个短暂停顿,而平声收尾,则是告诉读者这句话说完了。律诗都押平声韵,所以上句必须的仄尾,下句必须是平声韵。这是格律的要求,也是对仗的规则。
2、平仄相对
上联和下联的相应位置,平仄要相对。举个例子。上联是“山色攒文气”,平仄为“平仄平平仄”,那么下联“湖光澄读心”平仄为“平平仄仄平”,这里“读”是入声字,发仄音。而“攒”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uan二声”,是平音,是“聚集”的意思。而“澄”也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deng四声”,是仄音,是“澄清”的意思。而首字“山”和格律诗平仄一样,可平可仄。所以“山色窜文气,湖光澄读心”是完全符合平仄格律的对联。
3、不能失替
这个是指在上联或者下联中,必须平仄相间,不能一路平下去,比如“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这种联句,虽然上下相对,也符合上仄下平,但是这在格律诗中是“失替”,自然在对联中也不行。同样也不能出现孤平,三平尾,这些都是从格律诗规则直接过来的。
4、词性相同
这一点不是平仄关系,但是也说明一下,就是上下联相对应位置的词性是要一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个是不能乱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还有就是上联和下联不能重字,但是在单联中可以,不过上联的重复字在哪里,下联对应的位子也要重复字,反正是必须相对。比如“飞雪片片凝瑞,马蹄声声报春”。上联“片片”,下联“声声”这样才对。
对联上下平仄规则?
一.对联上下平仄规则: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对联如何分平仄?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规则: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对联平仄的要求?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对联基本原则: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马蹄韵(又叫马蹄格),是以马蹄行进规律为喻,对对联格律的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联格律的最标准形式。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对联的平仄要求有哪些?
对联平仄的要求字词意工整、读音的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1.要了解平仄,必须从古代音调说起。古代音分四声:平上去入。其中,平分阴阳,即阴平和阳平。2.句中平仄规则举例 旧(仄),新(平),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看水(仄仄),听泉(平平),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3.句脚平仄规则举例。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对联平仄有什么要求?
不管联多长,它都要遵守三条规则:
1、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因此贴对联时一定要将上联贴在右手边。
2、上下联平仄相对,且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此。特殊修辞需要例外。
3、如上下联有多个句子,则需要采用曾国藩说的“调马蹄”手法。所谓调马蹄,是从骈文学来的技巧,即各句末一字依照“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顺序,再长也是如此。
对联从宋代开始流行,到明清两代蔚成风气。是中国古代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从儿童到文人都喜爱的游戏。宋代的对联大多是单句五言、七言,就好像是绝句的一半,其格律也犹如半首绝句。
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这种情况,尤其是孟昶的联,上句“新年纳余庆”还用了特殊句式“平平仄平仄”。明代以后对联越写越长,到清代更出了无数“天下第一长联”,互相比赛。
从孙髯翁180字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开始,到李善济392字的四川青城山长联。现在可查到的最高纪录是清代钟耘舫的江津临江城楼长联,1612字。
对联平仄规则表?
答:对联平仄规则表如下: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联平仄规则?
(1) 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因此贴对联时一定要将上联贴在右手边。
(2) 上下联平仄相对,且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此。特殊修辞需要例外。
(3)如上下联有多个句子,则需要采用曾国藩说的“调马蹄”手法。所谓调马蹄,是从骈文学来的技巧,即各句末一字依照“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顺序,再长也是如此。